原来抖音视频火不火,还和你的职业有关
俗话说: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”在短视频风靡的今天,抖音如何呈现传统“三百六十行”的职业图景?视频火不火,和职业是不是“高大上”有关吗?
4月30日,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、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“短视频与社会认同项目组”发布的研究报告《抖音里的劳动者——短视频如何呈现“三百六十行”》给出答案。
研究给出一个有趣的结论:在抖音平台上,护士、程序员、幼师话题的短视频播放次数最高;最受欢迎的职业相关短视频,既有医生、教师这类传统高声望职业,也有农民、收费站服务员等普通职业。
视频火不火,和职业是不是“高端”也无直接关联:既有视频播放量“千万加”的法官,也有“点赞破亿”的环卫工人。
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受到追捧
涂尔干曾说,“我们越是上溯历史,社会就会有越多的同质性。我们越是接近高等社会形态,劳动分工就越发达。”职业声望是社会学研究中阐释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经典议题,也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议题。
研究团队负责人,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新闻学院教授陆晔介绍,抖音上大受欢迎的职业相关短视频,并不完全与职业声望同构。像飞行员、教师、医生这些职业声望较高的职业,短视频受到关注较高,但如农民、汽修工人、收费站服务人员这些职业声望并不很高的职业,短视频也获得非常高的浏览量。
一个明显的趋势是: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更受用户追捧:军人、警察、飞行员、医生,这些职业具有专门知识和话语体系之上,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基本责任,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关注。从地理层面来看,这些专业化职业的创作者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,向东部、南部和沿海地区集聚。
从抖音职业话题的热门程度来看,护士、程序员和幼师的短视频播放频次最高,分别为4111万次、2092万次和1731万次;而教师、警察、环卫工人的视频平均播放频次相对较低,其中,护士类短视频平均播放次数约是环卫工人的17.8倍。
研究团队介绍,研究主体分为三部分:第一部分是抖音上的职业类别描述,将短视频中的职业主要分成8个行业;第二部分筛选抖音平台上的职业话题数据进行专门描述,包括2018年11月1日到2019年4月10日之间,形成8个行业的职业话题数据集。第三部分中,选择了一部分职业内容较为丰富且个人风格突出的用户,进行短视频的个案展示。
对职业的“去污名化”?
研究团队将抖音上的职业划分为八大类,其中“环卫工人”的职业话题仅有八个视频达到亿级的播放次数,相比其他七个职业话题,在播放频次上相对较弱,但这个职业话题的视频累计播放次数最高约62.5亿次,仅次于“幼师”职业话题,比其他话题都高;其点赞数最高达6.6亿次,也远远高于其他话题。
显然,环卫工人通过抖音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关注。这是否意味着,对于这类社会声望较低的职业,抖音平台提升了公众对其整体认知和评价?
“刺猬公社”创始人叶铁桥认为,抖音所呈现出的广阔职业图景,恰恰是日常生活所难以感受到的。某些社会声望较低的职业背后,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心酸与博弈,通过抖音呈现之后,促进不同职业群体的互相理解。
在传统媒体时代,例如大学教授、医生、律师、记者等职业被“污名化”的现象十分普遍,以致于提到这些职业,公众心中就会展开负面的联想。但随着时代发展,这些职业的形象变得愈发阳光和正面,背后的原因可能与短视频的流行有关。“传统媒体时代,正面报道的关注度较小,也很少有人去写。”叶铁桥说,“在抖音上所呈现出‘三百六十行’温情和人性化的一面,恰恰是曾经为我们所忽视的,也没有足够丰富的渠道可以展现。”
从社会分工而言,每个人的职业状态可能朝“斜杠化”转变。在社会不断发育过程中,一定会出现数量愈发增多的自由职业者,标签多元,也不依赖于某一个职业生存。他们需要一个传播自己的平台,而抖音的出现,提供了不同职业充分展示自己的渠道,有助于提升职业的多元化和延展度,为职业选择提供全新的变化。
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旦认为,“短视频”与“职业”不一定建立完全对等的关系,因此社会对环卫工人短视频的“点赞”,不一定是对环卫工人“职业”的赞同,可能只是对拍摄者个人的认可。
在他看来,短视频本身可能解构了对“职业”一词的定义,在抖音上呈现的职业,其内涵之丰富,可能已超出原有传统社会的认知。因此,短视频中的“赞”,不应简单理解为对某一类职业社会认可度的提升,值得延续其职业内涵的变迁,深入探索。